在黑龙江省中北部、小兴安岭西麓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,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——克东县。这里物华天宝,资源丰富。享有“中国腐乳之乡”、“中国天然苏打水之乡”、“中国婴幼儿乳粉之乡”、“中国非转基因大豆之乡”等诸多美誉。
近年来,克东县围绕培育壮大“现代畜牧业、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加工、天然苏打水开发”三大主导产业,聚焦发力,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。2017年是脱贫解困攻坚之年,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。面对加快发展的新任务、人民群众的新期待,克东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,认真落实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,着力抓好产业项目建设,推动农村改革发展,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,保障改善民生福祉,推进全面从严治党,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,不断开创克东加快发展、跨越发展新局面。

苏打水加工 吕岩 摄
聚焦项目主导产业转型升级
克东县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带动战略,通过着力抓招商、上项目,积极构建多元化产业格局,县域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。
初夏时节,克东县县域经济支柱企业飞鹤乳业传来喜讯:5月29日,在马耳他首都瓦莱塔举行的“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”2017年度颁奖典礼上,飞鹤乳业旗下高端婴幼儿奶粉“星飞帆”继连续两年摘得金奖后,再次蝉联大会金奖。作为对三连冠品质的嘉奖,飞鹤“星飞帆”还获得了组委会特别嘉奖“高质量国际奖杯”,这意味着飞鹤婴幼儿奶粉已经获得了世界各国,包括食品发达国家的认可与推崇。在克东县飞鹤乳业有限公司还了解到,目前正在建设的年产5万吨配方乳粉智能化项目车间主体及外部建设已经完成,正在进行精装修及安装设备,该项目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智能制造项目,建成后将实现从投粉、成粉到罐装的全过程智能化生产,工艺更加先进,生产效率大幅提高,达到行业领先水平。
近年来,国内乳业持续低迷,作为县域主导产业之一的克东乳业也面临着产业溢出难、发展空间窄、布局外延小等瓶颈,很难再裂变和生成新项目。着眼主导产业长远发展,克东县积极拓宽思路,全面促进乳业转型升级,围绕发展“两牛一猪”,延长种养加销产业链条。在加强种植、养殖基地建设的同时,加快了5万吨高端乳粉项目建设、裕新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项目,延展了畜牧业产业链条;进一步完善瑞信达物流、鼎鑫物流项目,引进了山河恒业环保节能冷链物流项目,为畜产品外销提供便利;大力推进勇进牧场生物质天然气和有机肥项目,探索畜牧业废弃物处理路径,突破原有乳业格局,全力构筑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框架。
依托项目支撑,克东县将乳业这一主导产业变更为现代畜牧业,与此同时,克东县上下继续围绕主导产业谋划建设项目,用项目建设支撑主导产业发展。
今年上半年,克东县重点推进产业项目12个,总投资27亿元,其中续建项目4个,分别是:百花天然苏打水项目、恒诚生物质发电项目、京宇农业活性酶大豆粉项目、联兴山泉豆制品加工项目,这4个项目均于4月份复工,正加紧施工建设。全县新推进项目8个,分别是:勇进牧场生物质天然气与有机肥循环综合利用项目、舒达饮品年产30万吨天然苏打水开发项目、飞鹤乳业米粉及牛初乳项目、龙沁泉年产10万吨天然苏打水开发项目、裕新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项目、山河恒业环保节能冷链物流建设项目、鑫源细木工板加工项目及天伟甜玉米加工项目,正在有序建设。
在抓好项目推进同时,继续抓好招商引资。盯住既有招商线索,扩大招商信息来源,力争在谈项目尽快签约落地,跟踪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。继续实行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包保推进机制,牵头县级领导和责任部门深入一线、现场办公,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,全程包保服务。着力优化发展环境,加快转变政府职能,全面推广“一个窗口受理、一站式办理、一条龙服务”,简化办事流程,提高办事效率,对招商企业和新建项目推行并联审批模式,开辟“绿色通道”。

飞鹤奶牛 吕岩 摄
深化改革农村经济长足发展
克东县通过深化农村改革,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,推动现代农业向更高层次迈进。
在克东县北辰果菜种植合作社,只见几名农民正在棚室里采摘平菇。合作社理事长王艳秋说起今年的生产计划滔滔不绝:“今年合作社在原有棚室蘑菇和提子种植的同时,增加油豆角种植面积,为新上的蔬菜冷冻项目提供充足的原料。”组建于2013年的北辰果菜种植合作社现有果蔬冷棚54栋、温室大棚12栋,入社成员19户。合作社引进了速冻蔬菜的深加工项目,计划7月投入生产,项目投产后,不但可以增加产品附加值,而且增加用工80多人,能带动更多农民脱贫致富。
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增产、农民增收,克东县顺应形势变化,准确把握“三农”的特点和规律,统筹推进“三农”工作协调发展。
深化农村改革。在遵循政策、确保稳定的前提下,抓好土地确权工作,全县已完成全部98个行政村的土地确权外业任务,内业整理工作正在开展,力争年底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。制定了《克东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案》,选择蒲峪路镇幸福村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。
抓好合作社规范提升。坚持“壮大、扶中、抓小”的工作思路,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,提升合作社质量和效益,促进合作社提档升级。通过清理规范,全县各类合作社由原来的623家清理到313家;采取县乡辅导员包扶驻社的办法,进一步加强合作社财务规范管理;通过培训,使合作社管理人员系统掌握市场营销、财务管理和实用技术,着力培养一批思想新、视野宽、懂市场、会经营、善管理的合作社带头人;积极引导合作社由“种得好”向“卖得好”转变,支持有基础、有能力的合作社,向“种储加销”一体化方向发展,通过多环节增收、多渠道保障,增强合作社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。在规范提升的基础上,全县组建了联合社4家、一体化合作社2家。
调优农业结构。全县确定了稳玉米、增大豆、适宜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思路,引导农民向优势品种、饲草饲料、特色高效上调。2017年,全县种植玉米30万亩、大豆147万亩,适度增加了杂粮杂豆、饲草饲料、马铃薯、中草药、水稻等作物面积。采取“互联网+农业”的新模式,建设绿色(有机)食品基地30个、面积4.99万亩,落实“三减”基地面积21万亩,增施有机粪肥86万吨,绿色(有机)食品标识增加到15个。通过基地建设,带动合作社新上加工项目4个,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 |